备受人关注的QS世界大学排名发行方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发布了新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同时QS宣布世界大学排名的评分标准将在原有六项的基础上做出部分改动,并新增三项全新的指标。
新增后的九项标准:
学术声誉:占比30%(下降10%)
雇主声誉:占比15%(上升5%)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占比20%(不变)
师生比例:占比10%(下降10%)
国际教师比例:占比5%(不变)
留学生比例:占比5%(不变)
国际研究网络:占比5%(新增)
就业成果:占比5%(新增)
可持续性:占比5%(新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QS新加坡大学世界排名完整版。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历史性地进入Top 10,成为全球排名第八的高校!作为新加坡好的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培养出了一众名人和精英。而新加坡另一所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26名。新加坡另一所大学新加坡设计与科技大学则首次入榜,排在了第429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新加坡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教育界的一把手,世界顶尖的综合类研究型公立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的亚洲之冠,同时也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等高校联盟的成员。商学院拥有AACSB和EQUIS两大认证。
新加坡国立大学16个学院横跨新加坡三大校区,包括12个本科学院和4个研究生学院,开设60个学士学位项目和174个硕士、博士及研究生文凭项目。另有11所海外学院遍及世界各主要城市,分布于中国上海、北京及深圳、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瑞典斯德哥尔摩、加拿大多伦多、美国硅谷及纽约等全球多个主要创业中心。超过5.5万名师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生活、学习。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有机会通过创新途径开拓环球视野。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海外交换生计划,以及双学位、联合学位与并行学位课程,让学生远赴世界各地吸取实际经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就业方面也十分强势,根据近的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全球第17,亚洲第3,新加坡第1。
南洋理工大学简介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创始成员、AACSB、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成员,也是国际科技大学联盟的发起成员。南大被“QS世界大学排名”评为世界顶尖大学之一,并多年蝉联全球年轻大学榜首。
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南洋理工大学成为一所自治大学,如今已成为新加坡两所规模大的公立大学之一。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简介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简称SUTD),是继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后,新加坡设立的第四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科大)创校校长为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院长的托马斯.L.马尼安提(Thomas L. Magnanti)教授。此外新科大也与浙江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让大学成为东西方科技融会的枢纽。
新科大位列2022-2023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32位;2024 QS 世界大学排名第429位。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外交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华东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北京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大学
汕头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南昌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大连大学
南京传媒学院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苏州大学
温州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