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江西省部省 合建高校、江西省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髙校、江西省髙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 、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29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本部 现有教职工4300余人,在校生51000余人。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 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2+2国际本科留学项目具体承办学院为南昌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国际交流学院 )。国际教育中心(国际交流学院)位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是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留学服务中 心岀国留学培训基地、汉考国际全国先进HSK考点。中心(学院)全面负责学校各类国际教育项目和来华留学工作。

项目介绍
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南昌大学与留学服务中心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学校优质的国内外教育资源,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即2+2 国际本科留学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具体由南昌大学国际 教育中心(国际交流学院)负责实施。项目注重教学质量、规范日常管理,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服务,致力于 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业规划
首先、二年(国内)
在南昌大学全日制学习英语强化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专业基础。所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豁免国外对接院校对应课程学分
第三、四年(国外)
达到入学要求后,可选择国外合作院校继续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院校学士学位。

项目优势
◎办学性质
本项目是江西省一个获得留学服务中心审批备案、具有办 学资格的项目,项目运行全程接受留学服务中心的监督和指导。南昌大学现有来自4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国际学生。项目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属于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管理, 共享上课及活动地点共同参与学院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与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项目学生可提前 获得国际化教学和生活体验,为出国留学做好文化适应性准备。南昌大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 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互换、海外课堂等项目, 海外合作资源及合作经验丰富。
◎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留学服务中心及国外合作院校对项目教学质量有着严格的标准 以及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本项目师资由三部分组成:语言类培训课程由项目合作的专业外语培 训机构的优质师资以及南昌大学部分外籍教师担仼。专业类课程由南昌大学相关专业教龄长、专业 精、外语好的教师担仼。另有少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相关行业资深从业人士担仼。教师在授课 过程中善于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辨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使学 生为顺利适应项目后期国外的学习做好准备。
◎办学资源完备共享
南昌大学办学条件优越,项目学生可使用南昌大学“校园一卡通”,与统招生共 享学校软硬件教学生活设施
◎专业设置合理科学
本年度开设的5个专业均为南昌大学优势和特色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工程 技术、艺术设计等学科领域,可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
◎留学服务专业贴心
项目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背景提升方案,提高学生在国外大学申请过 程中的竞争力,配备对一留学顾问,为学生提供咨询、报名、申请学校、签证辅导、行程、学分 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招生专业
通信工程(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在信息 通信领琙从事科学硏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就业方向: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通信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工作;可在国 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通信开发、应用通信技术工作。同时,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硏、技术开发、经营 及管理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 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 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宽广,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通 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软件企业、国际机关单位、各型企业等从事技术开发 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与科硏及管理等工作。
国际艺术设计(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技能,学习视觉传达、动 态影像设计、跨媒体设计、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致力培养在出版、博展、传媒等领域中从事设计、管理、 策划、经纪、营销、公关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 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站、平面媒体、园林绿化室内外设计等)行业从事图形设计,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投 资咨询等工作。
金融与银行投资(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国际金融知识领域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 既熟知国内金融业发展进程和方向,又了解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现状,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际、国内各类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以及涉外 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国际金融工作,还可以在商业的其他领域工作,包括:商业银行、房地产、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交易公司,投资信托公司 、转账、贷款、抵押、养老金、货币、金融贸易、股票股份和金融咨询。
国际商务管理(30人)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商务管理的基木理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工 具,熟悉囻内外有关经济管理的法徫法规及政策,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精神,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商务 领域高层次、国际化的复合型高级商务管理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可顺利向国际化商务管理的行业迈进,并在 行政、管理或商业方面达到初级管理者水平,毕业后可在国内外跨国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决策、市场调查、市场开拓、商务 谈判、销售、公关等方面的工作,且能够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各类国际组织中从事商务管理工作。
学历认证
项目学生学业结束回国后,留学服务中心按照境外文凭认证制度给予学历学位认证。毕业生可办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就业报到,享受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待遇,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自主创业等。根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留学归国相关条例享受落户和其他优惠政策。

对接院校(部分)

考生须知
报名条件:
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均可报名
①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省本科分数线
②参加我校组织的入学考试,成绩合格予以录取。英语雅思成绩5.0以上,优先 入学。
◎报考流程
报名-笔试一面试一考核一录取
◎报名材料:
①一寸免冠照片3张,学生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②高考成绩单复印件(应届高考生可提供);
③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
④外语语言成绩证明(托福、雅思、多邻国等)
◎收费标准
学费:国内两年,每人每年学费48000元人民币
国外院校收费标准:以国外大学当年公布新收费标准为准
其它相关费用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丨华东 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丨北京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大学 南京传媒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