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一:低廉的留学成本
出国留学负担不起,这么想你可就out啦~首先德国实行公立大学免学费政策,所以学生3年的本科是不需要交学费的,每学期只要交200-500欧元的大学注册费。通过德国大学服务中心对学生生活成本的统计,生活费用在596-1250欧/月。除了开销低,学生福利也很好,大学所在州的交通,除了快速铁路,凭着学生证都是免费乘坐的。另外,全德国景点及门票半价、打工缴纳优惠、低保费享受免费医疗等福利、还有本科阶段国家补贴食宿等。再加上德国严谨发达的教育水平,所以德国留学的性价比非常好。

优势二:德国高校学制
自1999年以来,95%的德国大学已经改为本科3年、硕士2年制。而且学分制的教学体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机会和空间,甚至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提前毕业的可能。
优势三:文凭含金量超高
德国的社会教育设施非常发达,对教育的投入大,各个城市的教育设施非常齐全,每个城市都有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和画廊,对学生都是优惠甚至免费开放。
德国教学质量值得信赖,教育与科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就是来源于德国教育家洪堡,这个教学理念也影响着全世界,培养出的100多位诺贝尔获得者也能体现出德国教育的独到之处。在一些的排名,如19年欧洲大学创新率排名,德国有23所大学上榜,德国近年来创新率排名都是首先,德国**默克尔是物理学博士。QS排名中,德国教育,世界第三,受留学生欢迎的欧洲国家,德国排首先。
在德国的历史上,出来很多的名人,歌德、马克思、恩格斯、巴赫、贝多芬、爱因斯坦、高斯等,在文学,哲学,音乐,科学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优势四:多一门语言优势
德语是全球十大语种之一,世界有约一亿三千万人以德语为母语。
德语是语言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
德语是语言之一的国家有: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瑞士。
每年80万种出版物中,德语的占10%以上,在汉语和英语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很多小伙伴会问,德语是不是很难学啊,没有长时间学不来吧?实际上,有英语基础的学生在1年内可完全掌握同一语系的德语。而且在当地的语言环境下,你的进步简直是飞一般的速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英语的竞争形势下,德语的优势不言而喻。
优势五:大学选择多多
先看德国高校的数量,共有428所高校。德国的大学分为综合类大学和应用科技类大学。综合类大学规模大一些,学科齐全,侧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应用科技类大学重点为工科、经济、企业管理、财务、设计等专业,注重实践应用的培养,德国工业这么强大也是得益于应用科技类大学培养了很多专业的技能人才。中国很多211大学都是和应用科技类大学合作的 。
想要读理工科的学生,可以考虑TU9大学,是理工大学联盟。也是德国科研实力的代名词。文科类的学生可以考虑菁英大学,菁英大学每7年评选一次。德国大学教育资源均衡,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不是菁英大学和TU9的学习实力也很强,德国大学本身是没有排名的,只有专业排名,选择学校的时候,重点是看想学哪个专业以及专业的排名情况。

优势六:毕业后就业优势
事实上,德国急需外国学生留下工作,德国巴斯勒研究所调查显示,到2030年专业人才缺口高达300万人,到2040年更达到330万人,为此于2018年修改移民法,删除同等条件“德国人优先”条款,再次释放大量利好。而且德国**默克尔非常亲华,上台以后来了中国十多次,专门为在德读书的留学生提供毕业后18个月的“找工作签证”,希望有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可以留在德国。
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中德日益深入的经济、技术和政治合作,大量德国工作岗位虚位以待。只要有意愿且能力具备,在德工作不成问题,根据德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赴德工作或移民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综上所诉,德国应该说是留学保险的国家。因为其他一节热点留学国家虽然大学众多,但普遍存在教育水准良莠不齐的现象。而德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就是教育质量高,整体水平均衡,不存在院校之间很大的质量差别,能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从国际关系、安全形势、教育质量、学习生活成本、文凭含金量、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综合来看,德国可以称为“留学目的国”。留学德国,相对值得!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外交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华东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丨北京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大学
汕头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南昌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大连大学
南京传媒学院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苏州大学
温州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